出彩好青年
Brilliant young man
  • 我为“彩虹桥”代言丨廖春晓

    我把磕绊走成星光

    2025-08-01

    【编者按】在 “彩虹桥” 的校园里,有这样一位青年 —— 她带着对未来的新鲜期待,面对未知时总愿意多往前探一步;没有预设的坦途,只是揣着一股想在实践里闯一闯的劲头。她常说:成长从不是按部就班的复刻,而是在每一次伸手触碰的过程中,慢慢攒出属于自己的力量。她是廖春晓,“彩虹桥” 的一名学子。一年前,因哥哥偶然的提及 “彩虹桥” 人才计划,再加上公众号里鲜活的场景,她踏上了这段跨越千里的旅程。今天,让我们听她讲述在 “彩虹桥” 的故事,看看这段在 “彩虹桥” 的旅程,如何让她在一次次实战中慢慢舒展,活出自己的样子。

    个人简介

    我为“彩虹桥”代言丨廖春晓

    姓名:廖春晓

    年级:2024级

    籍贯:江西上饶

     从听闻心动到奔赴而来

    “我哥当时在一家国家级基金会工作,有次聊天时偶然提起‘彩虹桥’人才计划。” 廖春晓回忆道,“他说这个项目挺特别的,不光有‘零学费’的支持,更看重在实战里培养人。我带着好奇点开官方公众号,滑动屏幕时,那些学长学姐的学习日常、社团活动,还有他们脸上的笑容,一下子就击中了我 —— 这不就是我向往的大学生活吗?”

     “当时心里又忐忑又期待,我认真写了封自荐信发给招生办。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,就知道这段跨越千里的新旅程真的要开始了。”初抵这片陌生的土地时,心头难免萦绕着忐忑,但她笑着说:“公众号里描绘的那些鲜活场景早就深深吸引了我,这份吸引力特别强,让那份陌生感也没那么令人畏惧了。真来了才发现,这里的实战氛围和老师的耐心引导,比预想中更让人踏实,多了份文字没写尽的温度。”

     

    聚光灯下的战栗与萌芽的自信

    谈及开学典礼,廖春晓的记忆依然清晰:“聚光灯打在脸上的灼热,手心冒的冷汗,还有我带着南方口音的普通话,现在想起来都记得。” 作为新生代表站上发言台,对刚走出舒适圈的她而言,是不小的挑战,“但也是‘彩虹桥’给我的第一次托举。” 那会儿,她紧张得几乎窒息,可当念出 “愿在‘彩虹桥’奋力追光” 时,台下的掌声和老师们温暖坚定的目光,让她真切感受到:“这里愿意听每一个声音,哪怕还带着青涩的战栗。” 也就是那时,一颗名为 “自信” 的种子在她心里落了地。

    我为“彩虹桥”代言丨廖春晓

     这颗种子的生长,要从新生训练营说起。“我们被分成小组做项目,带我们的是豆超越老师。” 廖春晓笑着说,“他总笑着鼓励我们:‘别怕讲错,声音再大些!想法说出来才有价值。’” 在豆老师的引导下,她和组员们常常熬到深夜,一起讨论、构思、修改 PPT。“老师不光分享经验,还总让我们大胆说想法,哪怕不成熟也没关系。” 后来,他们小组拿下 “优秀小组” 称号,站在台上汇报的那一刻,她第一次真切体会到:“在‘彩虹桥’,团队协作的力量和被鼓励发声的氛围,真的太珍贵了。” 那份成功的喜悦和老师的赞许,让自信的种子真正扎了根。

    我为“彩虹桥”代言丨廖春晓

     

    小而美的“彩虹桥”,大舞台在等你

    “别觉得大学的精彩只在教室里,‘彩虹桥’虽然精炼,但资源池很深,舞台也广。” 廖春晓说,“‘小’反而是优势,机会更容易抓住,聚光灯也更容易照亮每个敢发声的人。”

    带着初生的勇气,她加入了校新媒体中心采编部,可现实很快给了她 “一击”。“第一篇活动报道,我自认为写得不错,结果被学姐点出‘重点埋在流水账里’;第一次排版公众号,预览时图片错位、标题字号乱成一团,急得满头大汗,差点耽误推送。” 那些被批注得密密麻麻的初稿、熬夜修改的排版,都是她笨拙起步的印记。

    不过在她看来,“彩虹桥” 最动人的地方,是允许 “笨拙”,还会给足成长的支撑。“指导老师耐心帮我分析问题,教我怎么提炼核心、梳理逻辑;学姐们也把技巧和沟通心得都教给我。” 在一次次 “搞砸 - 学习 - 重来” 里,她慢慢站稳了脚跟:学会快速抓事件核心,用简洁的语言传递信息,排版也越来越专业,更在团队里学会了倾听与融合。

    这份成长,换来了信任的回馈。大二开始,她成了学部新媒体社团负责人,要主导选题策划、协调分工、审核稿件。

    在新媒体的日子里,一场部门主办的全学部活动,让她至今难忘。“从策划案讨论到现场协调,学姐带着我们一步步推进,遇到问题就一起解决。” 活动圆满落幕时,看着热烈的现场,她心里涌上成就感和归属感,“才明白熬的夜、团队的汗,都成了舞台上的光。” 从新生代表到活动组织者,她感慨:“‘彩虹桥’用实践告诉我,能力在解决问题里练出来,声音因责任和团队更有分量。”

    我为“彩虹桥”代言丨廖春晓

     

    扣好第一粒扣子,理想照亮前路

    “大一时,我也常迷茫‘毕业后要做什么’。” 廖春晓说,她后来慢慢明白,大学本就是探索、试错、找答案的过程。

    在她看来,“彩虹桥” 育人模式的精髓,在于 “在实战中成长”。“在采编部抠字眼、磨排版的日夜,训练营里小组协作的头脑风暴,筹备活动时解决突发状况的紧张…… 这些都在帮我看清自己的兴趣,排除干扰,慢慢画出更清晰的‘职业画像’。” 老师们的鼓励、学姐带她们办活动的身影,都让她对 “实战” 有了更生动的理解。

    “但比行动更重要的,是心里的灯塔 —— 也就是理想。” 她提到习近平总书记 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 的嘱托,认真地说:“大学四年是立志向、校准方向的关键时候。‘彩虹桥’扎根在好的育人土壤里,也一直盼着我们能志存高远、脚踏实地。”

     我为“彩虹桥”代言丨廖春晓

    最后的心声

    最后,廖春晓想对学弟学妹们说:“你们现在的憧憬和顾虑,我都懂。” 她建议大家珍惜每一个发声的机会,更要珍惜 “彩虹桥” 的实践平台,“正是这些实战,让我们触摸真实、锤炼能力、找准方向。”

     “大学是筑梦、追梦的好时候。” 她笑着说,“点亮理想,哪怕一开始模糊,也要脚踏实地去做。‘彩虹桥’的价值,就是给怀揣热望的普通人一个被看见的舞台、被锤炼的机会,一座通向广阔世界的桥。”

     愿我们都能在 “彩虹桥” 的托举和锤炼下,找到自己的声音与方向,最终成为这座桥最生动的成长注脚与代言。

上一篇: 我为“彩虹桥”代言丨毕业生

下一篇: 已经是最后一篇